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简称“机电学院”)办学历史悠久,起源于北京地质学院1954年创办的探矿工程系勘探机械专业。1998年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合并组成全新的机械与电子工程系(院级),经2003与2008年两次调整更名为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学院现有四个系和一个实训中心:机械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工业设计系、通信工程系、金工实习训练中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湖北省一流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1人、教授28人、副教授52人,国家人才计划2人、湖北省人才计划8人。

在70余年的办学育人过程中,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共和国的制造业发展同频共振,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提供人才培养支持,围绕行业共性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围绕企业需求提供智力支撑。当前,为响应国家 “新质生产力” 发展战略,契合学校 “双一流” 建设目标,聚焦 “机电通一体 + 智能系统” 双轮驱动,将智能制造和智能体赋能地质、资源、环境等领域发展创新,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地学领域智能系统工程与装备的教学和科研高地,服务国家三深战略、资源能源安全、高端装备制造及数字化转型战略需求。

学院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2500。学院紧扣国家新质生产力” 发展需求,构建强基赋能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机械+电子+通信+设计” 复合能力的机电领域领军者。以新工科” 教育理念为引领,通过学科交叉赋能、企业协同育人、国际视野拓展”三维协同培养模式 ,打造复合型工程领军人才方阵。近五年机电学院学子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机械设计创新比赛、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多项重大专业赛事中屡创佳绩,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者约400余项,主持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约300余项,升学率达40%,就业率达95%。

学院现有地质装备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设计学),三个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点(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艺术设计);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5个。学院科研攻关聚焦3大领域:智能制造与先进制造、智能地质装备、电子信息与智能系统;具体科研方向涵盖机构学及机械系统动力学、先进机械设计方法、地质工程装备及其自动化、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信号与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智能仪器、智能控制、智能制造、工业视觉、产品设计等研究领域。

近几年,学院在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社会科研服务等方面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20-2024年,我院获得3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及国家其他部委项目等资助,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在科研成果转化、专利申请、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优异,仅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就多达100余项。

学院与多所海内外知名高校,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韩国汉阳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关系。2025年,学院与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办学并开始招生。与贝肯休斯、中地装备、中航科技、中煤科工、东风集团、三一重机、厦门三烨、无锡钻通、武汉蓝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